中美能源主导权竞争是技术之争

    美国和中国的摩擦能看出根源之深。如果从能源的角度来观察,可以看作是世界最大生产国美国与世界最大消费国中国的攻防。
  目前的格局是美国寻求以激增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为武器,获得“能源支配”地位,而中国则通过掌握能源方面的新一代技术,挑战美国的支配地位。
  美国2018年的原油产量比上年增加17%,达到日产量1095万桶,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
  推高产量的主要因素是页岩革命,这一点无需多言。美国掌握了开采蕴藏于深处的地下基岩层中的原油和天然气的技术,原油产量在短短10年里增至2倍。
  能源的确保和国际政治互为表里。经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石油的确保成为国家安全保障的关键,围绕石油的地缘政治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着眼点。
  在第2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确定战后世界框架的雅尔塔会议结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先去的地方是中东。在漂浮于苏伊士运河的美舰上,罗斯福与沙特第一任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进行了会谈。
  页岩革命单方面破坏了这种关系。不容忽视的是“页岩革命将美国从依赖进口的心理阴影中解放出来。美国能源政策的重心从应对不足转向应对过剩”(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小山坚)。
  将20世纪称为“石油世纪”的美国研究者丹尼尔·尤金表示,“按棒球来说,页岩革命刚刚进入第5局”。高水平的生产还将持续。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力争实现“能源支配”,即以页岩革命带来的优势为武器,推动美国的影响力扩大。
  中国也不得不应对这种变化。
  据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JOGMEC)高级研究员竹原美佳统计,包括经由管线的进口和液化天然气(LNG)在内,中国天然气进口量2018年达到9550万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规模。
按消费量来看,中国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国,而且差额正在逐年加大。在能源消费量中,原油已有7成依赖进口,天然气则为4成。而确保能源稳定是经济增长的绝对条件。
  在中美的结构性问题磋商中,中国扩大美国产液化天然气进口与谷物、飞机等共同作为消除贸易逆差的手段而被提及。中国想买能源,而美国想卖,表面看来,两国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但美国想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石油天然气支配局面中,而中国不想被纳入,双方的想法相背离。
  “一带一路”是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目标与将势力范围扩大至沿线区域的安全保障目标相结合的国家战略。中国希望借此确保资源、能源以及实现稳定运输的海上通道。

8-副本
  如果力争通过一带一路向亚洲、中东和非洲扩大地理影响力的做法是遵从传统的能源地缘政治,那么新一代能源技术方面的领跑则可以说是超前的战略。
  不仅是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纯电动汽车(EV)、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等技术,还包括蓄电池所必须的锂和钴等的资源和设备生产、引进、使用后的回收利用,中国希望掌控供应链整体。
  在2017年的光伏面板供货量世界前10家企业中,9家是中国企业。同年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有5成是面向中国。政策带来的强有力援助措施有助于形成基础雄厚的企业群。
  纯电动汽车优于发动机汽车,风力发电优于燃气轮机,中国着重发展的不是落后于日美欧的现有技术,而是借助新一代技术掌握主导权。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产业战略中,能源是重点领域,是争夺技术主导权的中美攻防的最前线。
  中国消费着世界近1/4的能源,中国所推动的能源转型有可能具备决定世界潮流、支配未来能源秩序的力量。这正是美国所害怕的局面。
  先进和创新技术的保持将决定能源主导权的走向。随着中美摩擦升温,在美国的能源研究者当中,被称为地缘科技学(Geo-Technology)的概念正在被倡导。
  当今时代,能源地缘政治的重心不在于资源的多寡,而是由技术的优势地位决定。在中美攻防的夹缝之中,日本应何去何从呢?重要的是作为不可或缺的存在参与进去,而不是反抗中国主导的能源秩序,或者束手无策。
  日本综合研究所的高级专家泷口信一郎表示,“即使光伏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等个别的设备技术难以挽回,但在控制多个设备的系统技术和驾驶技术方面,也能发挥日本的优势”。如何培育这些技术?日本的能源战略也需要转移重心。
发布时间:2015-10-2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2019年9月18日 12:30
浏览量:0
收藏